【時間地點】 | 2008年8月16-17日 深圳金融培訓中心 | ||
【培訓講師】 | 柳榮 | ||
【參加對象】 | 企業中高層管理者 | ||
【參加費用】 | ¥2500元/人 (含資料費、聽課費、中餐費)備注:有需要的學員可以申請香港國際經濟管理學院證,證書費300元,需提供照片身份證復印件。 | ||
【會務組織】 | 森濤培訓網(m.gzlkec.com).廣州三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
【咨詢電話】 | 020-34071250;020-34071978(提前報名可享受更多優惠) | ||
【聯 系 人】 | 龐先生,鄧小姐;13378458028、18924110388(均可加微信) | ||
【在線 QQ 】 | 568499978 | 課綱下載 | |
【溫馨提示】 | 本課程可引進到企業內部培訓,歡迎來電預約! |
● 課程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新勞動法的頒布,原材料價格的增加……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作為產品的直接制造者,生產活動的效率和與成本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同時生產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金占用及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擺在企業生產管理人員面前的重要難題。本課程以社會化大生產的觀點,幫助企業改善生產管理不力、生產過程模糊不清、生產成本過高等不利現狀,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的基礎競爭優勢。
● 課程收益
幫助企業從系統出發,認識價值流和浪費根源,并探討持續改善的方法;
掌握當前企業全面的運營觀念,擴大企業的快速增值空間;
建立精益生產模式,有效控制供應庫存,提升生產節拍;
降低制造成本,實現高效增長,并支持拉動生產系統的實施;
培養企業精益企業文化與持續改進的良性氛圍。
● 課程綱要
一、生產管理與質量管理提升
1、生產計劃、生產準備管理
生產管理認識
產能負荷分析
銷售計劃與生產計劃
生產計劃的準備工作
2、生產控制、采購及物料控制
生產進度的管制
生產管理組織
采購的時機、計劃及原則
物料的分類與管理
3、質量與品質控制
品質管制概述
如何管理品質
品質變異來源
防止變異要訣
4、案例分析、分組討論
二、生產績效管理與強化
1、生產績效概論
生產績效的構成要素
生產主管的角色定位
生產績效管理的流程及優化
生產績效的考核方法
績效看板的設計與運作準則
2、 生產績效改善
現場浪費的自我診斷
①管理的八大浪費
②發現浪費的思維方法
③ 掌握現場浪費的自我診斷技巧
生產人員的績效改善
①標準工時與學習曲線
②基于學習曲線的改善原則
3、生產流程的績效改善
4、困擾現有績效管理系統種種問題及其應對方法
5、案例分析
三、成本控制與改進
提出本企業存在的最大浪費,引發思考
1、成本的基本定義、劃分、核算
工廠成本控制和價值管理的指導思想
顧客導向與內部優化相結合的價值分析
某大型制造企業成本浪費案例引發思考
2、成本控制的實施與操作
工廠運作的價值流分析
供應鏈對成本的控制
精益管理與成本控制
工業工程應用
質量成本管理
生產計劃考慮的成本項目
物流成本管理
現場成本管理
分組討論:針對本企業的浪費情況該如何解決
3、 如何降低制造成本
哪些地方浪費了我們的成本
精確的市場預測方法的制定
成本節約的途徑
分析:某大型食品企業降低成本案例
4、 成本控制改進方法
導入精益生產體系
產品重新設計
庫存控制
精確的銷售預測
避免定價錯誤
四、課程回顧、學員互動、講師現場答疑
● 講師介紹
柳榮, 中國制造業管理在線特約管理專家,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制造總監班、MBA專家團成員,香港國際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香港企業生產力協會顧問。多家企業集團總裁私人企業發展運作顧問,《現代生產》、《經理人》等多家知名媒體的特約撰稿人。
柳老師擁有十多年世界級企業的生產制造管理和采購物流管理的高層運作經驗。曾多次應邀到日本、美國等等參加制造管理研討,有豐富的生產制造管理系統和采購物流管理提升的導入經驗。專注于制造型企業診斷、生產技術與生產力提升、物流供應鏈、業務流程分析與優化。
柳老師主講的課程以觀念和實務為特色,大量列舉常見事例豐富課程講解,主題鮮明、事例生動,理論部分觀點新穎,常有驚人之語;實務部分主要由十余年的企業管理和職業顧問經歷所積累的豐富案例為主,其演繹充滿活力、富有激情、極具感染力,貼近企業的實際需要。
服務過的部分企業:一汽大眾、廣州本田、東風日產、江鈴汽車、宇通客車、中興汽車、海信電子、廈新電子、美的電器、高科集團、戴爾DELL、富士施樂、信利集團、深開發股份、賽爾康、精誠股份、南太集團、中國電子54所、三一重工、蒂森電梯、愛默生、大洋電機、TDK、OKI電氣、麥克維爾、廣州地鐵、蒙牛乳業、金絲猴集團、青島啤酒、中國電信、萬華股份、絲麗雅集團、富裕塑膠、松澤集團、SOLA鏡片、橫店集團、當利納印刷、南方包裝、天威集團、惠雄皮具、美國高門股份、東軟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