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文化的發展歷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國有企業的文化就從49年建國后算起,之前的戰爭年代的一些企業工廠作為戰爭前線的輔助,暫不計算在內。50多年來,國企走過了風風雨雨,其企業文化大體經歷了5個階段:
一、軍事人階段,主要是建國初期,以50年代初期為代表。這時的企業的領導者和骨干人員都是從部隊派下來的,所以對待工作仍然是一股戰爭年代的精神、態度、習慣、風格。這一時期在企業里經常出現的名詞是:諸如‘大會戰',‘發揚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精神'等等。它的特點是象對待戰爭一樣對待工作,一切活動為前線,在企業內部,生產一線被視為前線,后勤、管理等被視為二線。其優點是迅速集中力量,快速開工生產;其缺點是忽視成本和費用管理,效益意識不強,浪費嚴重。
二、事業人階段。主要以50年代后期和文革前這段短暫的時間里,這時的企業領導一般取得了企業的管理經驗,職工的素質得到提高,開始注重效率和效益,注重統籌安排和遵循經濟規律規則,注重成本費用支出等,這一時期企業里經常出現的名詞如‘什么什么工程'等,包括今天的希望工程、共產黨員工程等,都是那一時期思維的延續。所有人都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項事業去追求,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憧憬。這一時期的缺點仍然是對企業所遵循的經濟規律重視不夠,對成本重視不夠。
三、政治人階段。就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政治人的優勢是鍛煉了人們的政治頭腦,使全國從基層到中央能夠保持高度一致,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文化壓力,這種壓力如果運作到正確的方向上必然取得超常的推動作用,如果運作到錯誤的方向上,其對人類的打壓和阻礙作用也是超常的,歷史證明文化大革命的作用后者大于前者。所以,我感到現在搞企業文化建設,在方法上、組織上,文化大革命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可不是為四人幫翻案啊,哈哈)。
四、改革開放早期的‘事業人、政治人、經濟人'三合一階段。不用細講,經歷過那段時光的人們一定各有切身的感受,比我說的要深刻,所以從略。比如第一個搞承包的馬勝利,在他身上體現的很濃縮,一方面他注重企業經濟效益,表現出強烈的經濟人特點,同時他又把自己應得的500元獎金獻給國家,表現出一個十足的政治人和事業人特色。改革開放20年,就是一個整個社會發生著變革的時代,各種思想和各種行為各領風騷幾年,這一階段有時間仔細研究研究再細寫,總之各種文化就象豆芽一樣都張嘴了,就象撲克牌一樣再重新洗牌,不斷地進行著各種組合的實驗和求索。
五、現階段,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的穩定的成熟的企業文化前夜。存在一個如何把我們國家的國企所走過的路程中形成的文化和西方外來的市場經濟文化如何有機組合的問題。西方傳來的文化也是有其優點的一面,也有其缺點的一面,我們自己50年形成的企業文化也同樣優缺點各半,就看如何組合了,如果都是缺點組合到一起,那這個企業的結局必然是死亡,如果組合的不完全好,就活的很艱難,如果組合的都是優點,就能夠生存發展,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長效生命。
文章熱詞: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中國教育E網;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7-11-3;